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記憶所及,回歸廿多年,不知多少傳媒、政客和時事評論員不時曾聲稱香港「已死」、「玩完」。 說這是指控也好,詛咒也罷,對此等言論早已極為厭倦。近日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慨嘆「香港玩完」,再一次引起社會廣泛爭論。這次不同之處在於羅奇聲稱香港是他的家,說詞婉轉,聲淚俱下,彷彿真的是愛港深切而發。

 

儘管羅奇前幾天一再「澄清」,他意思並非是香港「巳玩完」,他的文章給予人的感覺是因應政治理由,他認為香港「瀕臨玩完」。他是真的慨嘆還是祝願「香港已死」或「玩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說法多是衝着香港已成中國城市之一而來。他們慨嘆的,說穿了,是香港已非英國殖民地。我們這些以香港為家的人對這看法卻剛好相反。

 

香港回歸祖國是一雪兩個世紀前的國恥,是理所當然之事,有什麼值得可惜?回歸前我們是被殖民,沒有絲毫參與管治的份兒。寄人籬下,更沒有什麼自由可言。今天我們自己當家作主,做得好、做得不好也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外人惋惜慨嘆。

 

話雖如此,但從實際數字來看,我們是否真的「玩完」?回歸前,香港的市場資本總值是4.2 萬億港元,今天是28 萬億港元,飈升了近7 倍;這算是「玩完」嗎?除此之外,我們今天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中國企業最大的對外集資窗口,和殖民地時代怎可相比?儘管在西方國家打壓制裁下我們經濟「低迷」,但我們的財政狀况也比全球很多著名城市或首都經濟更健全,社會更穩定,法治更顯赫。

 

他人可以打壓抹黑我們,但我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沒錯,你可以說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已玩完,但回歸國家的香港的日子卻才剛剛開始。「玩完」?誰人有資格說我們已「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