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D05 | 時代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英文有一句話:Easy to have 20/20 hindsight;意思是回望的視野永遠是完美的。同樣,中文有一句「事後孔明」,說得不客氣、粗俗一點,便是「馬後炮」。以此來批評香港的專家似乎不太公平,但最近不少專家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已「錯過」了全民強檢的時機,卻令很多人聯想起上述的幾句話。

「錯過」了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之前有機會做但是沒有做?那麼專家的意見是我們本來應該何時做?一月?二月?還是三月?當有人呼天搶地說要做全民檢測時,你們在哪裏?你們有否說過今天做不好,還是明天做吧?或有否指出利弊在哪裡、有什麼必需條件才做得好?政客可以靠政治口號生存,但專家不可以;因為他們是科學家。科學是講求事實的;那麼事實是什麼?

事實是2020 年9 月,在中央大力支援下特區進行了一次為期14天的社區檢測計劃。當時只有178 萬人參與,往後亦沒有遏止病情的延續。那麼那次全民檢測算是成功、失敗,還是也屬「錯過」了時機?

事實是特區盡我所能的檢測能力在中央支援下也只能做到最多每天20 至30萬人次。強檢不能以自檢代替,那麼700 多萬人口,我們要檢測多少天?事實是全民檢測是否需要封城禁足配合,也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便是今天中央全力支援特區,也沒有人敢說我們可以在多少天內完成全民檢測。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國際金融活動中心,我們的金融活動暫停一天也會牽連全世界的金融活動。領導人不是一再強調我們需極力維護我們金融中心的地位嗎?專家有沒有考慮過這問題?

與內地專家相比,後者的意見明顯地是更中肯、更貼地、更坦率。梁萬年教授到了特區只是數天便清楚表明全民檢測是否推行要視乎對疫情的控制效果,以及如何執行等問題,需要有適合的條件確保達到檢測的預期效果。說一言兩語便高下立見,不算太過分吧?